機場助航燈桿是機場飛行區(qū)重要的助航設備,用于支撐和固定各類助航燈具,引導飛行員在夜間或低能見度條件下安全起降、滑行和停靠。其設計需滿足高強度、高可靠性、抗沖擊、抗腐蝕及光學性能等多重要求,同時需符合國際和國內相關標準。以下是關于機場助航燈桿的詳細介紹:
一、功能與分類
1. 核心功能
支撐燈具:固定跑道邊燈、跑道端燈、滑行道燈、停機坪燈等各類助航燈具,確保燈具位置準確、高度一致。
光學引導:通過燈具的顏色、閃光頻率和排列方式,向飛行員傳遞跑道邊界、方向、距離等關鍵信息(如紅色表示禁止進入,白色表示跑道邊界)。
安全防護:部分燈桿采用易折設計(與易折風向桿原理類似),遭受撞擊時可快速斷裂,避免對飛機造成損傷。
2. 分類方式
按應用場景分:
跑道燈桿:用于標記跑道邊界、中線、端線等,常見顏色為白色(跑道邊燈)、紅色(跑道端燈)。
滑行道燈桿:引導飛機在滑行道上行駛,顏色多為藍色。
停機坪燈桿:指示停機位邊界、地面引導路線,顏色多樣(如白色、黃色)。
其他:如障礙物燈桿(紅色閃爍,標記高架障礙物)、進近燈桿(引導飛機進近著陸)。
按安裝方式分:
立式燈桿:直接固定于地面,高度通常為 1~3 米,適用于跑道和滑行道邊緣。
嵌入式燈桿:部分燈桿與地面齊平(如嵌入式滑行道燈),減少對道面的影響。
二、結構與設計要求
1. 主體結構
桿體材料:
采用鋁合金(輕量化、耐腐蝕)、不銹鋼(高強度、抗沖擊)或復合材料(如玻璃纖維增強塑料,抗老化)。
表面需做防腐處理(如靜電噴涂、熱浸鍍鋅),適應機場高鹽霧、高濕度環(huán)境。
燈具接口:
頂部設專用接口固定燈具,需確保燈具角度可調(如跑道邊燈需垂直于跑道方向)。
內置電纜通道,便于電力和信號線纜穿引,保證線路隱蔽安全。
底座設計:
立式燈桿通過地腳螺栓固定于混凝土基礎,需滿足抗風載(如抗 12 級臺風)和抗地震要求。
易折燈桿底座采用弱連接結構(如剪切銷、斷裂螺栓),撞擊時桿體優(yōu)先斷裂,保護飛機和人員。
2. 光學與電氣要求
光學性能:
燈具透光罩需使用抗紫外線、抗沖擊的光學級材料(如聚碳酸酯),確保光線均勻發(fā)散,無眩光。
顏色需符合國際民航組織(ICAO)標準(如跑道邊燈白色色溫≥2000K,滑行道燈藍色色溫≤1000K)。
電氣系統(tǒng):
采用低電壓直流供電(如 24V),保障安全,部分燈具支持 LED 光源(節(jié)能、壽命長、響應快)。
具備短路保護、過載保護功能,電纜接口需防水密封,防止雨水滲入導致故障。
三、安裝與布局標準
1. 安裝位置
跑道燈桿:
跑道邊燈沿跑道兩側邊緣等距布置,間距通常為 30 米,燈桿與跑道邊緣距離≤3 米。
跑道端燈位于跑道兩端,橫向排列,顏色為紅色,指示跑道終止位置。
滑行道燈桿:
沿滑行道邊緣布置,間距 40~60 米,燈桿顏色為藍色,標記滑行道邊界。
滑行道與跑道交界處設過渡燈桿(黃色),提示飛行員即將進入跑道。
進近燈桿:
位于跑道入口前的進近方向,呈直線或陣列布置,引導飛機對準跑道,常見為白色閃光燈。
2. 國際與國內規(guī)范
ICAO 標準:《國際民用航空公約》附件 14《機場》對燈桿間距、顏色、光強等有明確要求。
中國民航標準:《民用機場飛行區(qū)技術標準》(MH 5001)規(guī)定,燈桿需滿足抗風載≥30m/s(約 11 級風),易折燈桿斷裂載荷需在 3~10kN 之間。
四、維護與檢測
1. 日常維護
外觀檢查:清潔燈桿表面污漬、灰塵,檢查涂層是否脫落、桿體是否變形或腐蝕。
燈具校準:調整燈具照射角度,確保光束方向準確(如跑道邊燈垂直于跑道,避免光線干擾飛行員)。
電路測試:檢測供電電壓、電流是否穩(wěn)定,更換老化線纜或損壞的 LED 光源。
2. 專項檢測
易折性能測試:定期模擬撞擊試驗(如使用機械裝置施加預設力),驗證燈桿是否在規(guī)定載荷下斷裂。
光強與顏色校準:使用專業(yè)測光儀檢測燈具光強、色溫是否符合標準,每年至少一次。
接地檢測:確保燈桿接地電阻≤4Ω,防止雷電或靜電損壞設備。